印度的交通背后与敏捷开发原则

很多到过印度的人难免抱怨这里近于混乱的交通,我虽然有同感,但又不得不惊叹如此的混乱之下交通的效率虽然不高,但其结果远比我们想象的好很多倍。相同的场景如果发生在中国,永远都不要想离开那里了。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印度的不可思议在于他们的多元性和多元性的融合的效率。宗教如此、贫富如此、语言如此,交通更如此。

试想大象、牛、公交车、轿车、卡车、突突车当然还有行人都相遇在印度的大街之上,每种车的速度和方式差异很大,这根本就不是大街,而是广场。但印度人,也只有印度人才能有效的掌控这一切。因为他们非常非常的灵活,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面对改变甚至突发,他们接受他们不能理解的,他们妥协和改变,甚至把自相矛盾的一切统统的纳入一个系统。坐在一辆印度的出租车中,你会看到人们互相吆喝,抱怨,但不会停下来,就算停也不会很久,而是在微小的冲突中立刻意识到问题所在,彼此调整和接纳,然后继续自己的行程。于是在古城的斋浦尔牛车人融为一体,如液体一样从古城的一端流到另外一端,如此流畅,让人叹为观止。

跟印度相比,中国的交通的压力是很小的,虽然一些西方人会惊叹我们如何从上海的一个旧小区里面把车开出来,但跟印度的情况相比,我们的处境是好很多倍。但中国的交通效率似乎不比印度好很多倍,那是因为中国人没有印度人那么愿意接受现实,不灵活,不配合。在中国,如果发生拥堵,中国司机会从四面蜂拥而至,最后谁也别想走,而印度人会想尽办法配合(不是西方的规矩方圆那种配合),在妥协和接受中各取所需。我们在斋浦尔的古城中,巷子堵了,路边的摊贩之用了3分钟就疏导好了,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融通,融通的时候他们知道进退之道。这一点,中国人多停留在文字上,实践水平实在不高。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自己是比较灵活的,但跟印度人比起来,我自惭形秽了。在印度的古堡参观,我们的导游想多跟我要钱,他说,应该是500,我说不是250吗?他说,我带你去了两个地方。我说可那只是一个城堡的两部分啊。我坚持了我的离场,而且我有点不开心,但印度导游说没有关系,然后向我伸出了手,我以为他是坚持要钱,其实不是,他说你开心吗?他说开心就好。于是我也真的开始释怀了。这个场景如果时中国导游和游客可能是一场论战和两个愤怒的人,然后谁也没有得到好处。因为这两个中国人都会是非此即彼的思路:钱必须是我说的数字,没有钱,就不开心。但印度人告诉我们都可以,他们游刃有余!

世界是复杂和多元的,接受这种复杂和多元是更愉快的生活在世界的前提,印度人用他们的交通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再看看敏捷开发的原则,是不是跟印度的交通背后的道理有很多暗合的地方啊:

 

最重要的是通过尽早和不断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满足客户需要。

我们欢迎需求的变化,即使在开发后期。敏捷过程能够驾驭变化,保持客户的竞争优势。

经常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从几星期到几个月,时间尺度越短越好。

业务人员和开发者应该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始终朝夕在一起工作。

围绕斗志高昂的人进行软件开发,给开发者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并相信他们能够完成任务。

在开发小组中最有效率也最有效果的信息传达方式是面对面的交谈。

可以工作的软件是进度的主要度量标准。

敏捷过程提倡可持续开发。出资人、开发人员和用户应该总是维持不变的节奏。

对卓越技术与良好设计的不断追求将有助于提高敏捷性。

简单——尽可能减少工作量的艺术至关重要。

最好的架构、需求和设计都源自自我组织的团队。

每隔一定时间,团队都要总结如何更有效率,然后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内容比表示更重要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了解你的模型

了解你的工具

开放诚实的沟通

相信直觉

最后看一段我录制的视频。

印度的交通与敏捷开发